公共营养师知识:青蟹的养殖技术
时间:2015-05-21 02:1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考试驴 点击:
次
公共营养师知识:青蟹的养殖技术, 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信息由中大网校公共营
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面积以2-5亩居多。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种苗放养 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 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最快10多天就可收获。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最快,放养后18天即可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最好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如由于种苗供应不足,不能及时满足放养要求,可以分批放养。 投饵技术 一、饵料的种类青蟹以肉食性为主,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海草嫩芽和海藻类等)。用来作为青蟹饵料的有:小型的贝类(如蟹守螺、红肉兰蛤、中国绿螂、鸭嘴蛤、偏顶蛤、牡蛎或陆地的蜗牛等),以及小鱼、小虾、小蟹等。实践证明,用蟹守螺和牡蛎做饵料,饲养效果很好。每年8-10月,蟹守螺很肥,青蟹最爱吃,经常投喂,青蟹的卵巢成熟快,肉肥满,质量好。但一般多采用鱼、贝的混合饵料。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饵料种类,并要求饵料新鲜。 二、投饵量投饵量的多少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青蟹在水温18℃以上时摄食旺盛,到25℃时达最高峰,水温降至13℃以下时,摄食量大为减少,降到9℃左右时停止摄食,水温超过30℃摄食量也明显降低。据有人试验,以小鱼为饵料,青蟹在25℃时的摄食量为体重的17%-20%。因此在投饵前,要检查青蟹对前次投饵的觅食情况,酌情增减饵料。饵料投放过少会影响蟹的生长发育,投放过多则浪费饵料,且易造成水质变坏。 综上所述,应根据季节、天气变化、潮汐等不同情况进行投饵。一般在4-8月间,气候条件较好,蟹的摄食量最大。另外,在大潮期换水后,蟹的摄食量更大,应增加投饵量一倍;如遇雨水过多,池水混浊,蟹不便摄食,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天气闷热时,蟹的食欲也会减弱;天气寒冷,水温降到9℃以下时,可以停止投饵。 三、投饵方法根据青蟹多为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一天应分两次投饵,早晨5点左右投放一次,投放量为一天投饵量的40%左右;晚上19点再投放一次,投饵量为60%左右。 饵料要投放在池的四周,不能投在池的中央,且要均匀,以免蟹争食引起钳斗而伤亡,还便于检查饵料的食情况及残饵的清理工作。有的饵料要处理后才能投放。若用鱼虾做饵料,要求不能变质发臭,以免影响水质和蟹的健康。大鱼要切碎后投放,壳厚的螺或双壳类要打碎壳后才投放,壳薄的小贝,如红肉兰蛤、短齿蛤、鸭嘴蛤、偏顶蛤、中国绿螂等可投放带壳的活体,这样可避免蟹吃不完而影响水质。 管理措施 饲养期间的管理工作很重要,关系到青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要有专人负责,严格管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管理工作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保持适当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水质是否适当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青蟹的生活和生长发育。若水量不足,则含氧量低,水温变化大,对蟹的生长不利。为了使青蟹长得好,必须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因此要勤换水,并控制水位。来源:考试大 1、换水:一般每隔2-3天换水一次,若天气不好时,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能超过7天,以免水质变坏,影响蟹的生长以致生病死亡。也不需要天天换水,这样反而使水不易澄清,妨碍蟹的摄食。换水要根据潮汐情况,但不要选择中午阳光太强时进行,以免造成新旧水体温差太大,最好是在早晚进行较合适。还要控制进水量,不要太猛,以免增加水的混浊度。换水时要注意盐度,新注进的海水和原蟹池的水盐度相差不要太悬殊。排水时不要排干,要保持有20厘米水位,否则进水后泥浆会把蟹淹没,时间稍长就会使蟹窒息。下雨后要换水一次,防止水质变坏。 2、控制水位:根据青蟹的生活习性,其在不同的季节对水深的要求不同。冬季一般在退潮时保持水深30厘米左右,涨潮时保持在1米左右。寒潮来临时要提高水位,夏天炎热时水位增至1.5-2米,若放养密度大时,水位还要相应提高。最好在蟹池中投放一些江蓠,既可遮荫又可改良水质,还可做饵料。来源: 二、经常检查5-9月间蟹的活动频繁,容易逃走,特别是天气闷热时。所以要经常检查池堤、竹箔(或竹篱芭)、网片,尤其闸门是否有缺口和漏洞,每收获一次后就要全面检修堤闸一次。 三、观察蟹摄食情况和清除残饵主要观察投放饵料是否适量和蟹的生长情况,以及卵巢的发育程度,并及时清除残饵,以免使水质变坏,影响蟹的生长。清除残饵的方法是:一般在排水时进行,用六齿耙或锄头在有残饵的地方搅拌,将贝壳捞起,让污泥浊水及残饵随水流流出池外。 四、注意天气变化天气的突变对青蟹的威胁很大,特别是暴雨,会使池水盐度突变,有时会造成全池蟹都死亡。因此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最好与当地气象部门经常联系,提前做好准备,控制水位,以保证蟹的正常生活。 五、病害防治由于气候的关系,如突然下雨,会引起海水盐度变化,使蟹的渗透压等生理机能不能适应突然的变化,以致产生一些疾病。在蟹的卵巢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其症状是雌蟹的卵巢组织腐烂,同时也会引起步足呈类似卵巢的颜色,广东群众常把呈白色的称为白芒病,呈粉黄色的称为黄芒病。步足基节有颜色后,折断基节流出粘液,其颜色与表面观察的颜色一样。若池水过淡,步足基节和腹节部位水肿。 发现病蟹后,要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传染,并及时调节池水比重。另外对寄生在蟹腹脐的蟹奴和藤壶,要及时剔除。采集者退散 收获 青蟹在饵料充足和管理周到的情况下,经20-40天的饲养(指150克以上的蟹苗),可达到最大肥满度,若是交配的雌蟹,卵巢已充满于头胸甲前侧缘,有的在头胸甲后缘、心区、肠区及腹节的基部,都充满卵子,此时即可捕捞上市。根据群众的经验,认为在头胸甲前侧缘还留有火柴粗的空隙时,收获较合适,如果卵巢成熟过度,蟹容易死亡,不便存放和运输。 一、收获方法青蟹的收获是采用轮收轮放的形式,即边收获边放种苗。收获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青蟹在涨潮时集中在闸门附近、企图逃走的习性,进行收获;二是在退潮后放干水进行收获。 1、蟹网捕获法:在温暖季节,潮水初涨时,青蟹常逆着潮水游到闸门处,俗称玩水。可根据青蟹这种生活习性,使用蟹网在闸门口进行捕捞。蟹网由木框和网片构成,呈四方形,有一手把,网的大小视闸门的大小而定。这种捕捞法效果较好。中大网校-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wangxiao。com) 2、蟹笼捕捞法:蟹笼是用竹篾编成,呈长方形,其高度和宽度与闸门的高度和宽度基本相等,涨潮时将蟹笼放在闸门处,然后打开闸板,放水入蟹池,蟹即逆流而来,进入笼中,待蟹笼装满蟹或者平潮后,方可将蟹笼提起,在起笼前要先关好闸板。 3、退潮干池收获法:这种收获法多用于大收获。在退潮时开闸排水,池水排得差不多干时,人下池捕捉,所使用的工具是六齿耙和一个椭圆形的小捞网。操作时从蟹池的一边开始,将六齿耙顺蟹池慢慢地耙动,遇到蟹时,将蟹捞起,用捞网接住,倒入木桶内,再继续耙动。这种方法效果也较好,但在捕捉时,易被蟹钳伤,要特别小心。 二、运输出售将捕起的青蟹投放木桶后,要放上一些绿色树叶,可防止蟹互相钳伤,最好将蟹及时绑起来,装入竹箩中。若需长途运输时,在夏天每天将蟹泡入海水中数分钟,这样可以保持3-4天不致死亡;冬天运输时竹箩上要铺席包和稻草,以免蟹受冻,而且蟹口朝箩中间,以免寒风直接吹入口中,使蟹死亡。冬天这样装运,青蟹离水后每天要适当喷洒一些海水,这样能存活6-7天,但不能将蟹直接浸入水中。
相关推荐:
公共营养师知识:青蟹的基本介绍
公共营养师知识:梭子蟹的经
(责任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