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备案的学校【点击查询】

当前位置: 主页 > 心理咨询师 >

对不起,心理咨询师手里没有你想要的尚方宝剑

时间:2015-05-23 13:44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考试驴 点击:
作者:范俊娟,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来访者,来了之后噼里啪啦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遭遇、经历、不幸统统倒出来,然后对咨询师说:我的问

  作者:范俊娟,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

  经常遇到这样的来访者,来了之后噼里啪啦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遭遇、经历、不幸统统倒出来,然后对咨询师说:我的问题说完了,你快告诉我,我要怎么做才能摆脱痛苦吧!如果咨询师没有按照他的逻辑给出他所谓的“答案”,来访者就会不断地试探,不断寻求,直至自己不耐烦,然后给出定论:这个咨询师水平不行!我想找一个能给我指导,给我建议的更强大的咨询师。

  这样的逻辑背后常常有两层含义:

  一、导致我现在的生活出现问题一定有一个原因,我没有看到,只要我讲出我的症状,咨询师就应该对症下药,立马掏出自己的尚方宝剑,帮我快刀斩乱麻,将痛苦扼杀其中,否则就是咨询师水平不行;这一层逻辑的产生是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我现在所有的问题是由于某一个关键性问题没有处理好才导致的,否则一切不会这样,只要心理咨询师告诉我关键性的问题我要怎么解决,一切烦恼都将不再存在,这种简单粗暴的直线型思维,很容易引导人走进幻想的误区,一门心思追求那个“万能的钥匙”,而对咨询师给出的其他反馈充耳不闻,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二、依赖性作祟。这类来访者内在逻辑往往是:我作为你的来访者,你是我的咨询师,我的义务是提问题,你的责任是帮我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我把问题提完了,轮到你帮我解答了,这就像是回到婴儿时期,我饿了,问题产生了,妈妈如果能及时给我喂奶就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好妈妈”,反之亦然。这种咨询的过程更像是再一次完成与妈妈的关系重建。这层逻辑背后的假设即:我是个婴儿,我没有任何能力,我只能依赖我的咨询师,即我是无能的,而我的咨询师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来访者将自己的无所不能投射到了咨询师身上,进而幻想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妈妈”。而一旦这种假设被打破,来访者即会产生“坏妈妈”的感觉,进而联想到“坏的自我”。

  如果,您曾经有过,或者现在一直都有类似的想法,那么亲爱的,对不起,你误解了心理咨询。

  我们常见的心理咨询误区之一:如果我曾经那么做,就好了。

  我们总会有个幻想,觉得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一个点,所有的问题都集合到了一个点,这个点就像是个穴位,只要经过一通推拿按摩一切就都好了。

  老公有了外遇,妻子悔不当初,如果当时刚发现的时候,我不那么处理,也许我们不会走到今天。

  婆媳关系不和,媳妇抱怨,如果当初坐月子的时候,婆婆不这样做,我也不会这么愤怒。

  孩子经常哭闹,情绪不好,妈妈反省自己,当初孩子跟小伙伴闹矛盾如果老师处理的好,就不会这样了。

  ……

  (关于这个问题,也推荐看潘幸知微信公众号昨天发布的一篇文章:“当初要不是嫁给你,我也不会落得现在这样”)

  不得不承认,问题发生了,如果我们不像当初那么处理,也许会好很多。但是当你面对老公出轨了,我要不要离婚?男朋友不爱我了,我怎么办?家人不同意我们俩在一起,我该如何应对——仔细想想,这些问题背后必然联系着一连串的因果,而非向左还是向右即可解决的问题。

  以老公出轨为例,老公出轨了,到底是你本身就找了个花心的男人,还是你们婚姻里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是前者,为何你会被花心的男人吸引?如果是后者,这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你是否注意到?为什么之前没能很好地给予?你自己是否也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只是你没能提出来?

  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是每个来访者的生长环境、家世背景、成长经历、处事模式、性格特征,而这一切的一切,汇集成那个面对问题的你,而非你某一个选择、或者某一个应对方法导致。曾奇峰说过,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如何教孩子更重要。

  我们常见的心理咨询的误区之二:我的问题,你来负责。

  每当面对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烦躁、愤怒、不安、失败、沮丧的情绪就会冒上来控制着我们,激活我们那个无能为力的“内在小我”。

  亲爱的,这很正常。作为咨询师,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常常,我们最能依靠的人,又是自己。

  咨询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咨询师成为你的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你身上的问题、困扰,旧有的模式和习性,让你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如果你脸上有个污点,只有你自己看清之后,才会伸手抹掉,否则别人看到之后的提醒,嘲笑,或者惊讶,都会让你觉得: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老是在否定我!看!原来这么多的烦恼根源在此。

  如果想要看到这个污点,就需要有三步走:1、你要先揭下你的面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御,通常这个是最难的一步,因为会很痛,伤疤好了之后渐渐结痂,不再疼了。结痂的地方多了,就逐渐形成面具——一旦要揭下,恐惧、担心、惯性等等不安的情绪就会袭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害怕改变,所以才会有依赖心理,这些都很正常。但如果你不揭下,你又如何能看到它?2、等你真正揭下面具之后,就要开始去看到自己脸上的污点,也许它很丑陋,也许很畸形,也许很难觉察,但它却切切实实影响了你,这个觉察,需要我们的悟性,需要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去体会那一刻别人的感受,自己的感受,自己对这个感受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别人的感受的感受,这一切都是在帮助你,去确认那个污点的大小、方位、形状等等。多给自己一点点耐心,别着急,让一切自然呈现。3、一切确定好之后,最后下刀的人还是你自己。你是否真的想要改变?是否真的排斥那个污点,还是愿意保留继续生活?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你自己手里。

  所以,如果你来做咨询感觉很成功,很有收获,那么必定是你自己足够勇敢、足够有悟性,足够有觉察,足够有行动力!当然这也需要咨询师这面镜子足够干净。但这个成功主要是你自己的,作为咨询师,我们为你高兴。

  如果你来做咨询感觉不好,没有收获,那么很抱歉,有可能是你还没有准备好让一切改变,再给自己点时间、给自己点耐心,毕竟改变和成长非一朝一夕之功,当然也有可能是咨询师这面镜子还不够干净,你可以考虑换一位跟你匹配度更高的咨询师。

  以上,献给每一位——即将或已经在灵魂深处与我们相遇的你们。(本文作者范俊娟,版权归属幸知在线,若有转载请告知,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sharpshow)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