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语文》材料诗词部分(十二) 《发现》(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新文学团体“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 主要代表作《红烛》《死水》。提倡“三美”,音乐美(音节美),绘画美(词藻美),建筑美(节的匀称美,句的均齐);提倡“理智节制感情”。 《主旨》 本诗写作与1927年。描写现实中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不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国,而是恶梦和恐怖。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愤懑的情绪,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层。 1——8行,表达诗人目睹现实时的复杂情感。 9——12行,描写绝望中的诗人无处追问,无处述说的内心苦楚。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主旨。 掌握呼号,反复,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运用。 呼号是呼喊和告之他人。“我来了”“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属于呼号。将作者内心中对祖国的炽烈的情感及对祖国的失望深深表达出来。 “我来了”连用三次。属于反复。强调作者归国的心情多么迫切。 “噩梦”“恐怖”“悬崖”属于比喻,表现了黑暗现实的可怕,丑恶。 将祖国比拟为可亲可敬的人,在心理上拉近作者与祖国的距离。 “他呕出一颗心来”属于象征手法。“心”象征作者的爱国情感。 将炽烈,奔放的感情内敛于家谨严形式之中。 作者采取“收敛表情法”,将浓烈的情感凝聚在具体意像中,收敛在严谨的形式之中。比如,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至爱至痛的情感,只用“血泪”“呕出一颗心来”的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激情。 本诗所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体现在音尺与押韵上面。 “绘画美”体现在极具色彩感的意像。 “建筑美”体现在匀称的诗行。 《再别康桥》(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其人生观“爱,自由,美”。 《主旨》 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描写诗人到伦敦剑桥**的康桥重游,通过康桥景物的描写,暗寓,抒发了诗人对旧情的眷念,表达了寻梦是的惆怅,与落寞的情感,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与苦闷。 《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写作者故地重游,即将离去的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二部分:2—3—4节。选取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像来渲染对康桥的眷念。 第三部分:5节。描写诗人此次的目的:重寻旧梦。 第四部分:6节。表达诗人寻梦不得的惆怅。 第五部分:7节。描写诗人寻梦不得后的洒脱态度。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飘逸,清新的艺术风格。 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言简意深,音调柔美。 所体现的“三美”。 音乐美:体现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绘画美:体现在对康桥美丽景色的描写。 建筑美:诗行的排列上面。 《重点段落分析》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表明诗人不愿意张扬来康桥寻梦这件事。更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复杂感情。 一方面表明作者洒脱,也表明作者对昔日的旧情的珍视,不愿意损坏其完好无缺的本质。 反复,重复,表现诗人对康桥故地的眷念。 (责任编辑:vstara) 共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